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当代教育论坛》杂志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教育理论期刊,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认定的教育科学类核心期刊。2010年恢复旬刊,全新改版,每月推出“综合版”、“管理版”和“教学版”。 《当代教育论坛》本刊读者对象为广大教育管理人员、教育科研人员、广大教师及关心教育的有关人员。 《当代教育论坛》(双月刊)创刊于2002年...>>更多

2022年3月刊

您的位置:首页 > 2022年3月刊

“丧偶式育儿”话语中的母职困境与性别焦虑
信息来源:《当代教育论坛》杂志社唯一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22/3/28 阅读数:587

摘要:大众话语中的母职与性别议题是研究者把握母职意识形态、了解女性生存现状的重要语料。运用母职与性别分析框架,通过对有关丧偶式育儿的学术文献、大众报刊、新闻报道以及公众在网络论坛和社交媒体中的讨论文本进行话语分析,可以发现在“替母亲发声”的表象之下,丧偶式育儿不仅蕴含着精细育儿、育儿责任内卷化的母职困境,还隐藏着矮化女性气质、对相关困境进行性别化归责与归咎的性别焦虑。导致这一话语陷阱产生的重要原因是当下育儿社会支持的不足与性别刻板印象的栓桔。

关键词:丧偶式育儿;母职困境;性别焦虑

1、“丧偶式育儿”话语研究的问题意识

伴随着性别问题在社会学、人类学、传播学等研究领域受关注程度的进一步提升,大众话语中有关母职与性别的讨论开始成为研究者把握当下母职意识形态、了解女性生存现状、发现女性所面临社会文化压力的重要素材。这是因为,女性主义者强调社会性别与母亲角色都是在历史与社会的运作下被建构起来的。

在此过程中,政策法规、文化习俗、人口现状、科学技术等因素都可能参与到对母职与性别角色的形塑之中,相关知识则多借由报纸杂志、网络论坛、社交媒体等形式快速传播,并最终在公众的参与下形成特定的流行词汇或热点议题。鉴于此,女性主义研究者开始关注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并主要通过解构、批判的研究方式来发现流行话语背后的性别偏见与权力机制。

作为新近出现的反思儿童抚育中父职缺席现象的批判性话语,“丧偶式育儿”是指在育儿过程中由于父亲角色的显著缺失而由母亲承担主要养育责任的育儿方式,C37其意在突出虽然双方婚姻关系存续,但父亲却很少参与日常育儿工们一“虽生犹死”。因其准确地迎合了中国女性对父职长期缺席的不满,加之话语本身辛辣的表述方式以及互联网对具有眼球效应信息的快速传播,丧偶式育儿很快成为中国在反思教养母职化现象时的重要议题。然而,随着该话语的广泛传播与持续发酵,参与讨论的人群正从己婚育女性扩展至未婚或未育女险。公众对丧偶式育儿的讨论内容也不仅局限于母亲对儿童抚育责任无人分担的忧虑,而是开始走向女性对婚姻价值与两性气质差异的性别焦虑。例如,对自身婚姻品质的质疑,对该教养方式下儿童男性气质缺乏的担忧等。丧偶式育儿正成为汇聚女性性别与母职焦虑的综合议题。

事实上,流行话语中的母职议题与性别议题虽然存在着紧密联系,但仍有进一步厘清、讨论的必要。这是因为:首先,从女性主义的批判视角来看,女性在社会上常常面临着别与母职的双重惩罚”。这其中既有因生理性别先赋、社会性别后致的“性别惩罚”,又有因生育行为而来的“母职惩罚”。二者共同建构了女性可能遭遇的不平等对待与系统性剥夺。无论是仅以“母职”还是“性别”为出发点展开讨论,都可能遮蔽了女性所遭受的其他方面的压力。其次,现有对生育、抚育问题的讨论多将女性与母职经验绑定,这直接造成己婚育女性成为相关研究关注的主要研究对象,女性在生育及抚育孩子过程中的实践行动与自我建构则成为被研究的重心,像是对女性孕产体验的关注或是对教育母职化现象的分析。然而作为现代女性生命历程中的可选项而非必选项,自身是否生育己不再是她们关注母职议题的出发点。例如,在缺乏直接生育与育儿经验的基础上,仍有大批未婚未育女性参与母职议题的讨论,关心女性在婚姻与家庭生活中的权益与感受。

她们往往以参与相关话题讨论的方式关注“母亲处境”,其重要动因就是审视现代母职定义背后身为女性所面临的共同性别困境。这也意味着,无论从女性的参与立场还是关切重心来看,都有必要对大众话语中的母职与性别问题分别澄清。

360 百度 中国知网